汽车 来源:人民网-汽车频道 2020-08-19 14:24:43
在存量竞争越发激烈的中国汽车市场,遇到经济“内循环”的发展战略,将带来怎样的转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一方面,经济“内循环”将加剧国内汽车产业竞争,但另一方面,更加严酷的竞争环境也会促进整个汽车产业链不断创新。同时,我国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如果得到充分释放,也将是推动“内循环”走强的巨大动力。
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推动“内循环”走强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国际蔓延,国际市场消费需求受到冲击,中国在国际供应链的生存空间压力大增,因此担心出口贡献度可能急剧下降。此时拉动内需,实现“内循环”,摆脱国际束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然选择。
“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消费性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崔东树说,“中国制造业庞大的产能供给,如果没有国内市场的有效支撑,产能过剩带来的问题就会出现恶性循环。因此目前要补消费短板,促进消费,实现‘内循环’的真正可循环。”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每千人汽车拥有量美国为837辆、德国589辆、日本591辆,甚至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为433辆,而中国仅173辆,应该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消费潜力依然巨大。
而另一方面,汽车产业链长,技术密度高,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突破点。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全方位的,具有乘数效应的。因为,汽车消费带来的不只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还有对其他产业的影响。根据相关机构提供的数据,汽车产业的拉动力在5倍左右,也就是说,一辆汽车可以带动5倍左右的增长。如果是自主研发的汽车,带动力更强。
因此,更需要做好的是,如何增强我国汽车产业的自主研发、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发挥汽车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提高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也只有这样,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率才会越来越高,对消费市场需求的贡献才会越来越大。
经济“内循环”也驱动民族汽车品牌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庞大的汽车市场将推动我国经济“内循环”良性发展,同时,经济“内循环”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特别是民族汽车品牌发展壮大的驱动力。
虽然汽车产业将成为推动经济“内循环”的巨大助力,但在“内循环”模式下,“产能过剩”是现阶段汽车产业难以回避的问题。随着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消费难免向更加谨慎、务实的方向改变。一方面国内市场消费压抑,另一方面出口也将受到制约。在这样的情况下,汽车生产企业唯有勤修“内功”,积极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才能从“产能过剩”中“逆势突围”。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趋势下,对于我国本土的民族汽车品牌,是利好消息。经济“内循环”环境中,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这将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东风汽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竺延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红海中,企业需要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海水淹没,包括东风公司在内的汽车企业都要增强“练冬”本领,迎接新的春天。
竺延风预测,我国汽车市场销量从2017年达到2888万辆峰值后开始下降,今年预计将下降到2300万辆左右,降幅20%左右。市场的下降,使得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淘汰赛加剧。“在发展的寒冬里,我们也要看到,市场正孕育着新机,汽车产业正值转型升级的春天。在红海里航行,如果不积极地‘动起来’就会被淹没。”
面对即将到来的严酷竞争,竺延风认为,企业一方面要把握住汽车产业“新四化”的创新趋势,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才能在变革中找到生存下去的契机。另一方面,竺延风对于未来汽车的发展也进行了大胆的预测,“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做个‘魔方’,做个‘变形金刚’,用咱们的新材料、新技术,做一个懂变化、能变化的车,让用户花一份钱,能够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我觉得红海就会变成蓝海。”
一汽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则认为,只有实现品牌和产品的高端化,才能应对未来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他表示,目前中国汽车行业,面临了一个双重升级的绝佳发展机会。中国经济的增长,必然会迎来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另一方面,从产业的布局端来讲,汽车产业也面临了产业升级的技术驱动。在这种双重升级驱动的情形下,中国汽车产业从业者,必定要深入思考,如何适应消费升级带来的变化。通过技术、产品以及产业高端化,满足消费的高端化。
徐留平认为,世界强国的发展总是以革命性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为基础,核心是增强科技竞争力,根本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未来,加强关键零部件、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补齐短板,让供应链、产品强起来,将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促进汽车消费 推动经济“内循环”
庞大的国内市场是经济“内循环”发展的基础,而“内循环”也是增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驱动力。促进汽车消费,则是联结二者“循环”的纽带,而这更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与引导。
自车市进入“微增长”以来,一系列救市政策便接踵而至。去年,汽车下乡政策重启,十部门提出有序推进老旧汽车更新、报废更新,持续优化新能源汽车补贴结构,促进农村汽车更新换代。今年汽车下乡政策又圈定在新能源汽车上,从而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与农村生态的改造。
此外,自2019年初以来,关于放宽或取消汽车限购政策的呼声亦是接连不断。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宁吉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下半年将鼓励限购城市适当增加汽车购置限额,放宽新能源汽车限购。北京市也在前不久放开了2万新能源小客车指标。
“内循环”下,促进车市消费才能拉动总体消费增长,降低生活成本,提升消费潜力的释放效果,再加上政策的鼓励,才能促进“内循环”的发展。总而言之,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一个新的发展格局,而它的到来也恰巧碰上了汽车行业的多事之秋,对于这个产业而言这样的环境变化或许更能倒逼着国内车企加快自主研发、提升创新能力以及转型的步伐。
就如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这一新发展格局时所提到的,这是一场“持久战”,而无论过程如何焦灼,它的结局也终将落于“胜利”二字。(记者 胡挹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